当前位置: 首页 >>村级组织运作 >>自治组织运作 >>村(居)民自治 返回列表
以有效的疫情防控迎接对政府治理能力的挑战
发布时间:2020-02-13 11:18:42
以有效的疫情防控迎接对政府治理能力的挑战
2020-02-12来源:党建网作者:任勇

当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疫情防控阻击战,目前已经到了关键时期。从目前事态发展趋势来看,作为一起典型的突发事件,疫情已经不仅是一般的公共卫生事件,而是对我国各方面工作形成了影响。在应对疫情中,无数个事实已经充分说明了此次事件是对我们正在推进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大考,对各级政府治理能力形成了巨大挑战。能否顺利经受这次挑战,直接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事关我国的对外开放,也事关未来能否够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果我们从政府治理能力角度出发,结合目前全国的抗击疫情实践,可以从源头治理、资源配置以及上下协同等维度,来观察此次疫情防控对当前政府治理能力的挑战,进而总结经验汲取教训,补足政府应对急难险重任务的短板。

就疫情防控中的源头治理而言,其实通俗地讲就是在尊重科学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严格阻断疫情传染源,避免疫情传染的链条进一步延伸。只有这样,才能为疫情防控中的风险识别、疫情评估、信息报送、应急响应及风险控制等各个联系环节提供良好的基础。这次疫情之所以能够引起这么大面积的蔓延,很大程度就是与疫情刚开始没有有效及时阻断传播源,导致疫情大面积扩散有紧密关系。所以在当前疫情防控中,源头治理应当是根本,在目前还没有针对病毒的特效药物出来以前,这一点应该是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在疫情防控中,针对不同类型的重点人群严格实行集中收治和隔离,切实切断传播途径就是典型的体现。最近武汉市举全市之力,要求全面排查“四类”人员,测体温、询问密切接触者,就是源头治理的最直接的体现。如果这些措施真正到位,就会增强政府对关键风险点的预判能力,从而进行更加科学决策,那么疫情进一步传播的风险就可能会迅速降低,武汉的疫情防控难度就会减少,从而对全国疫情防控会产生积极影响。

世界许多国家处理突发疫情经验已经证明,要实现疫情防控的源头治理,切断疫情风险的传染链条,没有大量以医疗防控物资和医护人员为主的各种资源高密度投入是没有办法实现的。其实,就武汉作为省会城市而言,其原所拥有的医疗资源相对来讲还是比较丰富。但是面对呈现出几何级增长的感染人数,当地的医疗资源供给和患者增长速度之间的不平衡的情形就迅速加剧。所以,合理配置疫情防控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是进行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央政府集全国之力优先保障湖北省和武汉市重点医疗防控物资和医护人员需求,推动医用防护服、口罩等企业加快复工生产,最大限度地满足疫情防控需要。目前先后已经有一万多名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支援湖北,他们因此被也称为最美的逆行者,这是当之无愧的称号,这些生动实践也充分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情怀,演绎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民族品格。但也要多给予一线医护人员更好的关爱,合理优化医护力量的资源配置,减轻医护人员连轴转的压力,尤其是避免和减少医护人员的感染。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还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国家的特色和优势,执行好才能保证疫情防控资源最有效率的使用。最近一些地方出现扣押物流运输的口罩,而这些口罩确实同样是运输方所急需的物资,这就典型反映出来一些地方大局观念不强、全局观念薄弱,必须坚决防止和纠正。

针对这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疫情,要做好防控源头治理以及合理有效的资源配置以外,充分发挥中央地方协同优势形成了强有力的组织支撑也非常重要,组织有效才可能措施得力。面对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连续两次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讨论疫情防控,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及时成立了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并向湖北派出了中央指导组进行现场指导,建立了国务院联控联防机制,组织全国19个省市对湖北进行对口支援,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进一步发出强大动员令,全国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在积极行动起来防控疫情,这一切都表明通过有效的组织动员,全国各地区各部门联防联控的上下协同效应正在逐步凸显。有效协同仅仅靠组织动员还不够,信心比黄金更可贵。所以在上下协同过程中,我们更需要共克时艰,同舟共济、上下一心、劲往一处使,让组织动员的优势在坚定共同抗击疫情的信心中得以持久,真正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政府抗击疫情的效能,从而更好地为疫情防控中的源头治理和资源配置提供良好基础。

无疑,这次突发疫情是对我国政府治理能力一次全面考验和“体检”,吃一堑长一智,可以说今后提升政府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道路任重而道远。

汲取教训可以知不足,希望这次能够真正通过发现问题补足短板,以对疫情有效防控来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以期能够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各种意想不到的风险和挑战。

(作者系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